2011年3月6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社、中國工程機械品牌網聯合承辦的“工程機械行業兩會代表碰面會”在北京紅色凱旋門大酒店如期舉辦。工程機械行業“兩會代表”與協會領導再聚首,共同探討“十二五”期間行業的發展走勢以及或將遇到的問題,還就企業各自的經營模式、運營機制等問題交流了經驗。 會后,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華夏集團董事長夏春亭先生做客中國工程機械品牌網高端訪談直播間。夏總表示,溫總理的工作報告非常振奮人心,現在國家更關注民生問題,這也是老百姓所關注的問題。本次訪談,夏總對塔機市場的未來發展、華夏集團在塔機產業的投入以及華夏集團是如何走多元化路線等相關方面都做了詳細解答。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傻”往往是被看做行為怪異,辦事另類等帶有那么一點貶義的代名詞,可我們古時候還有一個詞叫“大智若愚”,指的就是某些才智出眾的人看來好像愚笨,其實是不露鋒芒,這些人呢,往往會不合時宜地冒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想法或做法,然而,正是這些在當時看來的不切實際到頭來卻成就了一番大業。 在山東的威海有這樣一個人,他用48塊錢執著起家,卻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創下了幾百個億的營業收入。他總是做著別人眼中的傻事兒,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業績。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華夏集團董事長夏春亭。而人們對他的熟悉卻是因為十幾年前的一個廣告。 14年前,夏春亭投入780萬元做了一則15秒的塔機廣告,而當年他的華夏集團總收入卻只有740萬元。借錢做廣告,成為當時人們談論他的笑柄。 夏春亭:太傻了,所以說人家都感覺我在做傻事,夏春亭這個傻子,開玩笑。 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廣告卻使夏春亭和他的華夏塔機一炮打響。至少為夏春亭帶來了幾百個億的營業收入。14年后的今天,夏春亭又斥巨資綠化改造了16個采石場,并投入3.8億打造了一臺360度的大型實景演出。有人說,夏春亭的傻勁兒又犯了。 夏春亭:不明白的人都說我傻,太傻了,明白的人也講我傻啊,明白的人和不明白的人都知道我傻。 3.2個億、趙安、實景、360度,這幾個關鍵詞使夏春亭再次抓住了傻勁中的那份先知先覺,不經意間改變著膠州半島的旅游業格局。就像他在日記中寫道的:“聰明人犯傻時,比精明人更聰明。其實我這股傻勁,由來已久。”——摘自夏春亭日記 1955年,夏春亭出生在山東威海,從小就過著艱苦生活的夏春亭總想著換個活法,1985年,在夏春亭而立之時,他用手里僅有的48元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第一批水泥管終于做出來了,沙子是我在河里挑出來篩出來的,石子是老婆子打石子開始搞的,手里的50塊錢還剩下兩塊。在這個三十平米的小院里,我希望能創造奇跡。”——摘自夏春亭日記 記者:第一批水泥管生產出來了以后,你是怎樣去推銷的? 夏春亭:那我在城里我就開始轉悠,那時候我有個自行車,天天騎自行車來推銷,。 記者:當時好推銷么? 夏春亭:不好推銷,因為我們當時啊,就是個體戶啊。 記者:個體戶在那個時候為什么那么難做? 夏春亭:他就是看不起你那時候觀念和現在觀念差距太大太大了。 記者:那你怎么辦? 夏春亭:就慢慢推銷,到哪個企業,我的日記本記得很清楚,哪個企業幾點上班,幾點下班,都知道。 記者:那您當時的生活肯定特別艱苦 夏春亭:很困難很困難,總共我第一年過年,買了三斤肉,過了一個年, 記者:您妻子當時跟您一起創業,肯定也吃了不少苦吧? 夏春亭:老婆子跟我搗制水泥管啊,受了很多苦,往城里送水泥管也是她,我倆裝車啊,就和男的一樣干,我有一個天看到一個姓白的,一個公司經理,人家老婆子在啃那個鱗刀魚,也不就其他的東西,就是啃那個,就把那個鱗刀魚煎的咸淡合適的時候,她吃的時候。我在外面看了以后都快落淚了,就感覺我哪一天能讓老婆子吃一頓,煎的鱗刀魚。 記者:這對當時的您來說算是一種奢望了吧? 夏春亭:對,可是最后我干了很長時間就沒有錢呢,不是借的錢嗎,沒有錢。我有一天看到在海邊,賣鮐鲅,我兜里拿了兩塊錢,那時候買鲅魚也便宜,兩毛錢(一斤),我一下子買了十斤鲅魚來家,煎了,告訴老婆子我這是還了你的一筆賬。 經過7年的艱苦奮斗,1992年,夏春亭被評為先進個體勞動者,這使得一直備受“個體戶”煎熬的夏春亭喜出望外。 夏春亭:身份的認可,就是你身份,就感覺政府重視你了,我去了以后,我老婆子告訴我,買個照相機把省城照回來,就是高興的,就和老婆子買,買了多少,那時候買那個傻瓜的相機不是嗎,202塊錢,是國產的,我高興的,就能照黑白的。 記者:到了省城以后,您有什么感覺? 夏春亭:到了省城去了以后一看,我們的那些個體不是嗎,都拿著那大長焦相機,很牛很牛,那個箱子,都帶鎖的,我就感覺怎么箱子怎么還帶鎖的,還是帶數碼鎖的。 記者:那您呢? 夏春亭:我提了一個包,我那個包上面那個帶啊,還是老婆子打補丁補的,那個包是人造革的,那個相機就放在里邊。 記者:那您就沒有照相啊? 夏春亭:一看人家拿的好相機我就不敢拿出來了,正好吃飯的時候提著提包吃飯,放在腳下了,我腦子還在想,一定記住不要忘了包,還就是吃完飯忘了包,忘了包,人家就搞了個尋物啟事,誰的包丟了我就去領。 記者:當時是不是感覺挺沒有面子的? 夏春亭:當時領的時候就思想在斗爭,領還是不領,不領的話,我200塊錢的相機怎么辦,我又不想拿出來,最后我都斗爭,我感覺還是要領,我夏春亭還是夏春亭,我干脆原先想裝副樣子現在不裝樣子。我從這以后,就是自己一定爭強,我一定要把這個企業做強做大。 省城之行使夏春亭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要走的路,就像他在日記中寫道的,我要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從現在做起,一天一小步,一年就是一大步。1995年,全國塔機行業出現下滑趨勢,夏春亭審時度勢,果斷進軍。他先在人們不可思議的質疑聲中用十幾萬的價格買下了“華夏”這一品牌,并在第二年,用大大超過自己營業額的780萬元打出了那條轟動全國的塔機廣告。他的這兩個被人看做是“傻子”的舉動卻讓他坐上了全國塔機銷售業的頭把交椅,而且這一坐就是十幾年。但收獲了巨大成功的夏春亭卻始終保存著他25年艱苦創業中的點點滴滴,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是他一輩子的財富。 記者:這個都保存這么好這些東西? 夏春亭:就是1986年的,創業第一年發了這么一個證件。 夏春亭:這是線繩,當時掛在墻上那個線繩還在呢。 記者:就那個時候,87年的線繩,還在上面。 夏春亭:我就沒舍得把它丟掉。 記者:這個自行車是什么時候買的? 夏春亭:也是以前的。 記者:就是騎著它,然后到? 夏春亭:推銷,到城里推銷。 記者:您這是拍的什么啊? 夏春亭:石榴。 記者:您平時也喜歡自己拍照嗎? 夏春亭:喜歡,特喜歡。 此外,夏春亭還保留了照相的愛好,雖然手中的相機換了又換,但他依然還是當年的夏春亭,還留有那股讓人不可思議的傻勁兒。 2006年初,他決定在威海投資旅游業。 記者:我們都知道華夏的塔機在十二年中一直是處于全國領先的位置,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咱們好好做塔機不是也挺好的嗎,您為什么會突發奇想要去做旅游? 夏春亭:威海這個地方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應該講從這個產業來講,布局來講,他不適合搞大的企業,特別是運輸,運輸半徑長的產業,很難很難,那如果是在這里繼續做塔機,肯定不會長久。 記者:可是在威海的周邊有青島啊,有煙臺啊,像這些比較成熟的旅游區,那您憑什么去吸引游客? 夏春亭:就是我們在競爭的時候,我們是弱項。很多人到威海來時看海,肯定威海,他要看海,那我離海2里路,在這一點上我肯定是弱項,但是我考慮我們有強項的地方,一個是有歷史文化。 記者:這個怎么講? 夏春亭:我這個企業的后面,就是太平禪寺,太平禪寺它是703年,就是唐代的長安年間這么一個寺廟,到現在是1307年。 記者:也就是說您想把這個千年古廟打造成旅游景點? 夏春亭:但是不是唯一的景點,我就開始考慮研究,我能不能做一個演出,我就到處看演出,全國看了個遍。 此時,張藝謀的印象系列正風靡全國,因此,要做實景演出,夏春亭第一個就想到了張藝謀。 夏春亭:我開始找張藝謀,張藝謀找了兩個助理來看,看了以后就感覺他專門想做好的東西。后來有一個領導告訴我,你不要找張藝謀了,張藝謀那個印象啊,應該是褒貶都有。我想,我以前趙安到我這來過一次,我能不能用他,我當時給趙安撂了一個話,告訴你有時候我們起碼有合作的機會,他當時可是無意地聽,但我可是有意地說。 就在這有意無意之間,夏春亭與趙安達成共識,要做一臺前無僅有的大型實景演出。然而,面對越來越多的環境專家對實景演出的質疑,夏春亭卻變廢為寶,把演出地點定在了他投資幾個億改造綠化的采石場中。 夏春亭:原先這地方那個密林呢,當時都讓蠶廠給砍了,砍了燒炭用,他下一步就開石場,開了16個石場,這一開石場以后又把他糟蹋成這樣,我就開始修復,我就想把原來那個山體修復起來,當時我感覺我如果是把這個石窩子利用起來,那我現在就笑了,我是既改造了環境又給人們帶來了歡樂。 由于是先改造再布景,使設計和施工都難上難。夏春亭整整幾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就為了能把他的傻子行為再次變為轟動全國的震撼之舉。 記者:那當時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夏春亭:就是去年的雪啊,特別大,到今年三月份,四月份還下了場大雪,成了笑話,就是我生人以來,還是第一次看到桃花和杏花開了以后,還下了場大雪。 記者:這場大雪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夏春亭:這一下雪勢必給我的工作,給我的演出帶來極大的影響,他一下雪我們就得把時間來重新再劃分,下一次雪,來一次災難我們就得重新來洗牌。 記者:那您當時壓力是不是很大? 夏春亭:壓力大,但是因為你做第一把手,你做領頭羊你必須得堅定下邊的信心,鼓舞他的士氣,你一定,你如果是悲觀失望的時候,那下邊就完了。 “華夏城明年五一開園,壓力特別大,時間短,又面臨冬季施工,還有些主題不明確……我仍只有拼命向前沖,否則一誤就會誤一年。”——摘自夏春亭日記 終于,在夏春亭的拼命沖勁兒中,這臺舉世矚目的360度大型實景演出準時上演了。夏春亭也收獲了變廢為寶的那份喜悅。 夏春亭:我們已經想過了,我們這個產業他是個長線的,這本身是我們的故鄉,它本身是和我們融合在一塊,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山景,沒有好的環境,那我們在這地方住得也不舒服。 那我現在感覺你做事首先要對得起祖先老祖宗,對得起父母也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我周邊的人。 祖先教我無愧后人,爹娘教我對得起先人,自個教我站著做人,鯉魚跳龍門,跳過去我就是那龍的傳人。 不吸煙,不喝酒,夏春亭最大的愛好就是攝影和寫日記,整整350本,創業25年,他也寫了25年,“只要給我一條門縫,我就能趟出一條大路“,夏春亭正是憑借著這股闖勁兒,別人眼中的傻勁,將事業奇跡發展到了今天。從白手起家到斥資幾個億綠化改造荒山投身旅游,這里面更多的是他:對的起先人,又無愧于后人”的精神感悟,而這或許就是夏春亭在25年之后對自身歸屬,對社會責任的一種認知和理解吧!